学院代码:12623 招生批次:本科批
学院概况

学院动态

智慧启迪,学术探索|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陈珺副教授来华珠人文学院讲座

  • 时间: 2024-12-26
  • 作者: 人文学院

12月17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陈珺副教授在20B-101开展了以“青春作伴在异乡——在海外中文教学实践中成长”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了解国际中文教师行业,鼓励学生参与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该讲座得到了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由人文学院院长陈军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陈军院长向参会人员隆重介绍了陈珺副教授。陈珺是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专攻汉语二语教学及习得。曾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主编多套教材,参与教材编写,曾赴美韩交流,获奖多项。

首先,陈教授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见解,阐述了中文教师志愿者项目的重要性。作为民间的外交家,这些志愿者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汉语、传播文化、增进友谊,架起了中外交流的桥梁。陈教授从该项目成立的原因为切入点,指出在外交过程中我们需要三个相通——道路相通、语言相通、民心相通,结合孔子学院的发展,成立了这个项目。该项目遵循“三座桥”的宗旨——推广汉语(汉语桥)、传播文化(文化桥)、增进友谊(心灵桥),有利于推进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

接着,陈教授详细介绍了志愿者项目的覆盖范围等内容。她指出,当前很多国家都把中文纳入国民基础教育,因此项目范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亚洲、欧洲及其他地区均有涉及。志愿者的工作期限为1至3年,国家提供国际旅费、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等,确保志愿者在海外的生活与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然后,陈教授深入探讨了成为国际中文教师志愿者的申请条件及其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她强调,申请者需具备本科学历、扎实的专业素养、强健的体魄和出色的适应能力。尤为重要的是,志愿者必须具备共情心和同理心,以及独立生活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陈教授特别指出,做志愿者的首要是品质,尤其是不能失信,失信行为不仅损害个人信誉,还会对所属学校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分享两位志愿者的真实故事,陈教授阐释了参与项目的个人价值。志愿者们不仅能在国内和国外发展个人事业,还能在推广中国文化、增进国际友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她们用自己的语言和行动,帮助世界更真实地了解中国,传播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同时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陈教授还提到,服务两年以上的志愿者有机会成为外派教师,考研加分,优先录取本专业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享有优势。

最后,陈教授介绍了志愿者申报流程和面试要求。首先通过笔试+面试考取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其次进行汉语志愿者面试。陈教授推荐入门应从案例入手,并简单介绍了面试,志愿者面试试讲4分钟——导入新课技巧、讲解和操练语言点、课堂管理能力展示。她强调,志愿者面试讲解能力要求比较低,更注重课堂管理和应变能力。陈教授还就如何有效管理课堂和处理突发状况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互动环节,蔡瑜清老师就志愿者遇到的困难和授课对象的分配机制提出了问题。对此,陈教授解答道,志愿者刚开始会有一个兴奋期,一段时间后,志愿者会经历一个挫折期,产生孤独、不适应的感觉,这需要志愿者自己调试。授课对象会根据志愿者性格分配,如活泼的会分配到儿童、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则负责成人教学。

此次讲座让人文学子对文学专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生就业、深造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帮助学生关注人生收获。我们期待人文学子积极投入到这个行业当中,为传播推广汉语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做好民相亲、心相通的工作,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加深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87983820;020-87979603;020-87975122; 020-37983879;020-87976783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4/30 17: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