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凝聚全院教师力量、优化课程教学,推动专业建设高质量发展,9月3日下午,人文学院在19号楼202研讨活动室开展“我为专业建设添砖加瓦”和《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研讨活动。研讨活动由人文学院副院长杨小勇主持,陈军院长、全体教研室正副主任及各专业带头人参加,研讨活动聚焦两项核心工作,部署专业建设关键任务,为后续课程教学和专业建设工作明确方向。
凝聚合力,“添砖加瓦”活动激发专业建设新动能
研讨活动伊始,陈军院长介绍了当前教研室的基本情况,提出拟成立应用心理学教研室,并强调各教研室需聚焦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主动担当作为,贡献自身力量。
随后,研讨围绕“我为专业建设添砖加瓦”活动展开。杨小勇副院长在发言中强调,专业建设是学院发展的核心根基,需充分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的良好氛围。经过大家充分研讨,明确将从以下四大维度鼓励教师深度参与专业建设:
在资源对接方面,鼓励教师发挥自身优势,为学院推荐契合专业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单位,重点拓展能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助力毕业生就业的优质资源,为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竞赛攻坚方面,以过往师生在集团赛事中斩获三等奖等的优秀案例为标杆,引导教师结合专业特色组队参与省赛和国赛,集中力量冲刺高水平奖项,提升专业影响力;在师资建设层面,调动资深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课题指导、教学经验分享等形式,助力年轻教师成长,构建“传帮带”的良性师资培养生态;在第二课堂拓展上,各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目标,设计行业前沿讲座、专业技能实训等活动,丰富教学场景,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各教研室主任与专业带头人围绕活动落地展开讨论,一致表示将结合本专业实际,梳理教师资源与优势,制定具体推进计划,确保活动实效,切实为专业建设注入新动能。
精研教学,《专业导论》课程优化助力学生成长
研讨活动围绕优化《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结合2024级《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经验,从授课人员、内容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明确改进路径。杨小勇副院长指出,《专业导论》是新生了解专业、规划职业生涯的“第一堂课”,需以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认知、明确发展方向。
经过研讨,最后确定:从长期规划来看,《专业导论》课程将由专业带头人或教研室主任担任主讲教师——这两类岗位教师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逻辑更为熟悉,能更精准地传递专业核心信息;课程内容将统一涵盖“专业认知、培养体系、行业对接、实践导航、前沿互动、总结考核”六大核心模块,同时允许各专业结合自身特色补充差异化内容,避免“千课一面”;考核方式将创新摒弃闭卷考试,改为“过程性+成果性”评价,要求学生提交《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书》、撰写行业从业者采访心得,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深度与职业规划能力。
各专业带头人结合本专业课程运行情况,就教学方案修订、教学材料完善等提出建议,计划在本周内完成课程大纲优化,报学院备案后推进实施。
统筹推进,多项重点工作夯实专业发展基础
除两项核心议题外,研讨活动还对专业建设、课程名师评选、两地办学保障等重点工作进行统筹部署。在专业建设方面,明确依托校级专业建设项目支持,引导各教研室明确建设整体目标与分目标,同时设计“专业建设参与意向表”,让教师结合自身背景与兴趣自主选择参与方向,确保建设工作精准落地;在课程名师评选上,强调评选将注重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如使用教学平台、AI工具等辅助教学),鼓励教师主动提升课程建设能力,积极参与申报课程建设项目;针对两地办学情况,研讨明确大一学生重修/补修将根据人数灵活安排组班授课或个别辅导,学院将积极与教务处沟通,合理安排重修/补修工作。
杨小勇副院长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次研讨活动为学院后续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指出了清晰路径,希望全体参会人员将研讨活动精神传达至各教研室,以“务实、创新”的态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凝聚全院力量,共同助力人文学院专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笃学 精艺 明德 至善-
文字 | 俞佳
图片 | 俞佳
排版 | 袁欣欣
初审 | 蔡智、梅嘉慧
复审 | 俞佳、梁贻丹
终审 | 袭科
监制 | 人文学院新闻中心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37983820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粤ICP备1108828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