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代码:12623 招生批次:本科批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数字赋能文化传承,育才服务社会需求丨华珠人文学院教师赴昆明参加首届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年会暨第六届清华数字人文国际论坛

  • 时间: 2025-07-28
  • 作者:

  

7月24日至27日,由昆明学院主办,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清华大学-同方知网数字人文联合研究中心、中华书局古联(北京)数字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协办,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首届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年会暨第六届清华数字人文国际会议”在昆明顺利举行。来自高校、研究机构及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字非遗·地方服务·专业发展”主题展开深度交流,为数字人文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新视域文化产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院长助理蔡瑜清参与了此次盛会。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以“数字非遗·地方服务·专业发展”为主题,设置首届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年会与第六届清华数字人文国际论坛两大板块,聚焦前沿与实践,议题覆盖理论探索与应用创新。

25日上午,在首届数字人文专业发展联盟年会上,专家学者重点探讨了“数智化非遗档案构建与活态传承”“地方文化资源的知识图谱实践”“跨学科数字人文课程体系创新”等议题。从非遗保护的技术路径到地方文化的数字化转化,从高校人才培养的课程革新到新技术驱动下的文化服务模式升级,议题紧密贴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社会需求,为数字人文与地方文化、非遗传承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数字人文绝非技术对人文的单向“赋能”,而是通过技术创新激活人文价值,又以人文思考引导技术应用方向。会议期间,主办方特别强调数字人文的“服务属性”——不仅要推动学科专业的跨领域融合,更要以技术为桥,助力地方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与非遗的活态传承。蔡瑜清老师认真聆听了专家汇报,并表示:数字人文的核心是“以文化为体,技术为用”,技术最终要服务于人文价值的传递与弘扬。学院的地方服务不能停留在“挖掘资源”的阶段,而应延伸至“转化价值”的链条——未来,我们可以依托学院的人文研究优势,联合企业开发“地方文化数字平台”,将地方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IP、教育课程等产品,通过智能技术挖掘乡土文化特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与旅游推广,真正实现“文化反哺地方经济”。

25日下午的数字人文专业发展专题研讨会,分成数字人文专业与教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语言、艺术与媒介,数字化、知识图谱与基础设施等多个研讨组。来自不同高校的专家学者结合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各具特色的数字人文应用案例,探讨了当下数字人文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学术交流氛围浓厚。其中,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识别与修复中的运用令蔡瑜清老师大开眼界,深刻感受到了技术与人文结合所爆发出的强大力量,也让她对未来数字人文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憧憬。

26日的第六届清华数字人文国际论坛则围绕“文本挖掘与人文研究”“未来学者论坛”等议题展开,既有资深专家对数字技术在人文研究中应用的方法论探讨,也有青年学者对前沿领域的创新思考,展现了数字人文领域的学术活力与代际传承。来自暨南大学的彭志峰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夏平教授等,给大家分享了本校数字人文课程与专业建设的成果和经验。蔡瑜清老师在热烈的会场气氛中感受到:数字人文领域的未来,属于既掌握新技术又深植人文情怀的年轻一代。学院未来将加大对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鼓励他们参与国际学术合作,支持学生团队开展跨学科课题研究。

作为数字人文领域的年度盛会,本次会议不仅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平台,更通过议题的设置与讨论,凝聚了“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以专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的共识。通过参会,蔡瑜清老师对数字人文领域的前沿动态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更从专家智慧与实践案例中收获了诸多启发,为学院未来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与社会服务明确了方向。她表示,在数字人文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必须时刻紧跟前沿,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的理念和方法。在今后的科研与教学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跨学科融合,积极推动学院相关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完善,让课程设置更具时代性和前瞻性;鼓励我院师生积极开展创新性的研究与实践项目,培养出真正适应时代需求的数字人文专业人才;并且要加快与企业的合作步伐,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们能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数字人文技术的应用能力。

未来,人文学院将以“数字人文”为抓手,推动课程改革、深化地方合作、激发学术活力,努力成为区域数字人文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与“文化服务枢纽”,为文化传承与专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笃学 精艺 明德 至善-

文字 | 蔡瑜清

图片 | 蔡瑜清、主办方

排版 | 袁欣欣

初审 | 纪奕馨、冯碧莹、尹俊斌

复审 | 俞佳、容海平  

终审 | 袭科

监制 | 人文学院新闻中心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37983820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9/16 16: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