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我生长的地方,是我离家在外最大的牵挂,也是我在校期间每时每刻的期盼。
小时候不懂事,面对相对落后的家乡,我总是向往更繁荣的大城市,想看看不一样的世界。直到上大学离家那一刻,车辆驶离家乡,我留下了不舍的泪水……
半年后再次回到家乡,还是那个熟悉的样子,但却成了我最不想离开的地方。
我的老家在几年前就已经拆迁了,村里的村民被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一到过年,村民们就回到了老家,相聚一堂,大家讨论着、八卦着,好不热闹。拆迁拆散了村民,拆不散的是那份亲情和那股年味,那挥之不去的年味。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再次回到这里,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很多长辈都来关心我的学业、我的生活,担心我在新学校生活不习惯,担心我会想家,他们也会关心我爷爷奶奶的身体,关心父母的工作……即使几年不见的亲戚,相处起来还是那么自然。可能农村就是这样吧,不大的村子,不多的村民,大家亲近如一家,没有隔阂,也没有羁绊。
疫情三年,村里几乎很少聚会,即使有聚会,也没有多少村民来参加。今年,疫情结束了,年味也回来了,飘散在村庄里,挥之不去。老家的餐桌上,还是那几道客家美食:酿豆腐、鱼丸、挥丸、炸腐卷……那是我年少时嫌弃的美食,却是我离家在外日夜思念的美食。在我心里,家乡的味道是那几道耳熟能详的菜,是陪我吃这些菜的亲人、朋友。
受大城市的影响,为了保护环境,烘托氛围的鞭炮、烟花变成了违禁品。还记得几年前,一到晚上,头顶的烟花,地下的鞭炮便会交织在一起,响彻云霄,各个村子都在互相攀比,谁家的烟花声更大,谁家更热闹,难怪小时候天天都在期盼着过年,期盼着悠闲且热闹的时刻。
今年不一样了,不再有烟花的闪亮,也不再有鞭炮的此起彼伏,但年味却丝毫不减,老家的围龙屋没有拆,成为了客家特色,被保护着,我们依然像往年一样,挂灯笼,贴对联,该有的习俗一样不少。不再能放烟花爆竹,大家便选择了自娱自乐,捣鼓出以前自制的狮子、龙灯。是的,舞狮子、舞龙灯也是我们老家的习俗。锣鼓一敲,龙灯整起,烦恼飘起,年味不散……
上大学后我总是格外地想家。寒假结束,离家的那一刻,我的眼眶又湿润了,舍不得父母的陪伴,舍不得家乡的风土人情。我又想起寒假充实而又热闹的点点滴滴,年味留着了我的心里,挥之不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87983820;020-87979603;020-87975122; 020-37983879;020-87976783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粤ICP备11088286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