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晚19点30分,鹿鸣文学社于19栋201室举办了有关《老人与海》张爱玲与余光中的译本比较对照的双语读书会。在活动中,成员们深入研读了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并共同探讨了两位文学巨匠在翻译过程中所展现的独特魅力和精妙之处。
活动伊始,主持人伍卓倪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老人与海》的主要情节,随后引导大家探讨了两位译者在性别差异影响下对文章翻译的不同处理方式。
接着进入分享环节。第一组的代表王澎壵首先介绍了张爱玲的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特点,随后对比分析了张爱玲与余光中译本在语言风格、情感表达、文化元素以及阅读感受等方面的差异。他指出,张爱玲的翻译风格细腻,而余光中的翻译则展现出强烈的硬汉风格,更贴近原作的基调。在词语选择的细节上,张爱玲的译本更口语化,余光中的译本更严肃并带有注解。
接着是第二组代表何锦媛。她从性别角度出发,对比了两位译者的风格:张爱玲在描绘人物外貌和情感表达时显得更为细腻,而余光中的语言则清晰简洁,更符合男性的叙事风格。最后,她还就大学生如何选择不同译本给出了建议。
两个小组分享完之后,主持人请几位老师对此次讨论的话题做点评。
首先发言的是李彬老师,他指出张爱玲和余光中,一个是小说家一个是诗人,他们因为身份的不同而风格迥异。他认为余光中的译本较为简洁,因此更倾向于推荐张爱玲的译本。同时,他也赞扬海明威是一位超越民族立场的反战者。
然后是张婷婷老师的发言,她首先肯定了两组同学的分享,推荐学习英语要从经典开始。从翻译中“信、达、雅”的标准,她指出余光中的翻译与海明威所要表现的硬汉形象是有所出入的,并未完全忠实于原著。
接下来发言的是王言老师,王老师首先对李彬老师的意见表示赞同,接着说明经典作品于新时代的重要意义。他肯定了第二组同学“译者性别的差异让译本风格不同”的观点。同时他明确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语言是学习的工具,英语的本质也应该是个工具,学生要学会使用英语来了解文学作品,领略到经典文学作品的美。真正的人文应没有门户之见,要学贯中西。希望通过这类型的活动引入新的英语学习方法。
随后,陆老师向到场指导的老师们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同学们多多参与每月一次的读书活动。
在活动的最后,李彬老师通过韩山师范学院“韩山诗社”的成功例子、从化地名文化的解读,鼓励华珠的学子们多写作,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各位老师分享了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之后,主持人宣告本次活动的结束。全体成员聚集在镜头前,共同留下了属于鹿鸣文学社这个大家庭的青春记忆。
十二月将近尾声,愿我们不忘初心,保持热爱,在前进的路上,以乘风破浪之势,砥砺前行。期待下一次与各位再聚一堂。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江埔街锦洞路168号
邮编:510900
电话:020-87979913 传真:020-87979913 投诉咨询方式:020-87979913 邮箱:zjxybgs@scauzj.edu.cn
招生电话:020-87983820;020-87979603;020-87975122; 020-37983879;020-87976783
武装部征兵咨询电话:020-87982606
版权所有: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粤ICP备11088286号-3